1952年2月10日,志愿军大英雄张积慧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戴维斯,在自己飞机坠毁处距离戴维斯坠机处不足500米的情况下,取得了世界空战史不可能复制的奇迹。伟大的张积慧。
那天,志愿军空军出战的12位飞行员,分别是李文模,王德裕、王泽平、翟子清、侯书军、逯松亭、张积慧、单志玉等人。
标题讲了山头主义,但文章中是没有的,在第二卷书里。
——正文分割线——
本文是《这才是战争抗美援朝(第二卷)美军历史历史最大败仗(拟改名清川江 长津血)》的前言。
第二卷书的写作,每天都让我五味杂陈、心中愤懑难以言述。
在西藏部队讲课的时候,我曾经以美军反游击战为例,讲了一下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应用。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反游击战,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。
朝鲜战争的时候,有一条公路,被美军称之为“伏击巷”,也就是元山-马转里的公路,后来延伸成为元山-马转里-东阳公路。
展开剩余85%美军在元山登陆之后,南面派了韩军陆战第1联队,元山西边的马转里派了美军陆战第1团的第3营。这是常规操作,保护自己的后方和侧翼。
朝鲜人民军这边,他们的第15师团北撤回去后,又接到命令,要求返回去,积极袭击美军的后方目标。这是金日成做的一个战略部署,很多人民军部队被美军隔断了,北撤不了,所以就组成第二战线,由第2军团军团长崔贤统一指挥,进行敌后游击战。而朝鲜人民军第15师团的任务就是切断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平壤-阳德-元山这一线的横向联系。
马转里是个非常小的村子,马转里虽然小,在交通上却是个要点。美军和朝鲜人民军都看中这个地方,但美军先到,朝鲜人一看,那就打呗,把这支美军打掉。但美军已经形成坚固阵地,一战之下,朝鲜人打不动。
打不动怎么办?朝鲜人也不着急,你一支孤军,补给全从后方来,你总得吃饭吧,那我就打你的补给车队。在元山到马转里的公路上设伏,天天打你的补给车队。
美军被打得很烦啊。虽然对于美军陆战第1师来说,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空中支援,可是空中支援再神速,等海盗飞机赶到时,车队肯定已经挨打了么。
那对美国人来说怎么办呢?先下手为强,清剿游击队?朝鲜人往山里一钻,你哪里去找他们。
美国人也得想办法啊。你主场作战是吧,你情报多是吧,我车队一出发你就知道七七八八了是吧?那行,我先派个步兵连。
在元山的美军陆战第1团第1营把A连给派出去了,深夜出发,一个一个山头搜索前进;车队呢,等天亮再出发。美军步兵连一个一个搜索可能伏击的地点,在天亮的时候,发现了朝鲜人民军游击队的集结地,而且朝鲜人正好在吃早饭。战斗结果没有悬念,肯定美军赢。
美军第3师登陆后,接替了陆战第1团的后方任务,美军陆战第1团北上与师主力会合。美军第3师则派出第15团第1营接替马转里的防务。同时,为了取得与第8集团军的联系,美军第3师派出配属给它的韩军陆战第1联队第3大队继续西进,占领了东阳。
朝鲜人民军第15师团依然还是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,把伏击的主要目标改为对韩军的补给车队,即马转里-东阳段公路。
美军第3师虽然初来乍到,但积极开动了脑筋,可能在他们看来以步兵连先行搜索,效率低下且疲劳部队(伏击和反伏击最关键最有效的一点是情报)。他们的办法是,当需要派出补给车队时,在东阳的韩国海军陆战队做好接应准备,一旦车队遭到伏击,韩国人立即出动打游击队的屁股。11月25日,在这一战法下,朝鲜人民军游击队遭到前后夹击,狩猎者变成了猎物,伤亡极其惨重(美军清点出尸体500具)。
志愿军89师在1950年12月10日,对经过水洞的美军陆战第1师的车队进行攻击的事。在美军汽车兵的积极反击下,89师的袭击的一个步兵连被美军击败了。
这样,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反游击战的三条经验:
1、先下手为强。2、快速反应部队支援。3、被伏击的车队进行果敢反击。
除了这三条战法上的经验外,美军在武器装备上还得出一条经验。在朝鲜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后,志愿军继续潜入敌军防线后方伏击美军车队。美军车队随后在每三辆卡车上加装环形武器支架以搭载武器,最初美军在卡车上安装.30机枪,后来美军又发现M-2.50机枪更有效。[1]这样一来,美军司机不必再下车战斗,而是可以直接反击。
改装过的车辆被称为炮车,由这些车负责保卫车队的安全。事实证明,无论是对付朝鲜游击队,还是志愿军侦察部队,车队加强火力配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等到了越南战争的时候,美军忘掉了很多在朝鲜战争中的经验教训。于是,在被越南游击队频繁袭击后,美军规定:“如果遭遇伏击,请停在路中央(路肩可能会埋雷),寻找掩护并向敌人方向还击,准备攻击敌人阵地并杀出一条血路。”[2]
很快美军又想起了朝鲜战争中的其他经验,在卡车上加装.50机枪、40毫米高炮、榴弹发射器等火力,有些部队还给卡车加装钢板(其实这就成了简易的装甲车)。同时,美军在公路上设施了很多的检查站,配属坦克、装甲车等重装部队,形成快速反应部队,一旦车队遭到袭击,汽车兵就地反击,就近的快速反应部队立即临时隶属于运输车队,出动救援,进行夹击。
就这样,在挨打后,美军捡起了朝鲜战争中的经验教训。
当越南游击队在想办法对付美军炮车和快速反应部队的时候,美军也在想办法提高保护的效率。美军注意到,越南游击队的伏击战斗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,这是美军武装直升机的抵达时间,时间一到,不管战果如何,越南游击队通常立即撤退。于是,美军反应过来了,后来美国人写道:“武装直升机的到来通常会结束任何伏击,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武装直升机的存在同样阻止了敌人的伏击。”[3]
这样,我们就可以发现,美军反游击战中对付车队伏击这一块,总结出来的经验为就地反击——装甲车辆保护车队,快速反应部队救援——武装直升机成为最终解决方案。
前苏联的军事情报官员曾经得意洋洋地说:美军的情报甚至不需要费神去搞,美国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公开的军事期刊上。
结果呢,美军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用鲜血总结的经验教训,苏联人一条都没学到。美军走过的路,苏军又走了一次。在用坦克和装甲车保护车队依然被阿富汗游击队伏击的情况下,苏军终于发现,只要武装直升机开道,就不再有伏击。
黑格尔有一句被中国人演绎的名言:“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,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。”(字面直译是:历史总是在人们认识它的本来面目前,不断的重复运动着。)
历史总是在证明着黑格尔论断的准确。美军在朝鲜战争已经总结了很多反伏击的经验,结果,越南战争初期全忘了。苏军得意洋洋地说:美军的情报甚至不需要费神去搞,美国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公开的军事期刊上。结果,到了阿富汗战场,苏联人又重新来一遍。
美国国内,无论是军方或是民间,有很多很多研究讨论总结朝鲜战争经验教训的专著,从政治、外交、军事,战争、战役、战斗各个角度进行总结。光美军在朝鲜战争前没有做好战争准备,美军遭到极大削弱这一部分内容,几乎在每一本一般史中都会反复叙述。而美军内部关于此的论文,仅我看过的,就有20多篇。
那么,试问,中国关于经验教训的总结,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方面的专著,有多少?
微乎其微,屈指可数。
美军没有做好战争准备,那么,志愿军做好战争准备了吗?
9兵团伤亡惨重,仅仅是因为天气严寒吗?准备工作是否充足?原因究竟在哪?
美国国内关于其高层在朝鲜战争中所犯战略错误的研究讨论的书籍、论文汗牛充栋,从杜鲁门到马歇尔、布莱德雷,从麦克阿瑟到沃克、李奇微,每个人该承担的责任,一个人都跑不了。
那么,中国在战略层面的决策,有没有出现过错误呢?很显然,不可能没有的,不然怎么去解释在战役、战斗中的失败,不然怎么去解释不应有的巨大伤亡。可是,我们这边羞羞答答、欲说还羞,蜻蜓点水、犹抱琵琶半遮面,领导永远英明神武,将士永远奋勇用命。是的,我们有很多的总结,可大多总结的是胜利的经验,很少有总结失败的教训。
这是一个科学、客观、正确的态度吗?不好好总结教训,怎么对得起战死沙场的英烈?
要反思领导的错误,要反思当官的错误,而不是把责任归咎于部队执行的不力。军事学中有一条最普遍的真理——绝大部分的错误,都是领导犯的。他们的判断、指挥,决定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死,他们的错误会让千千万万个家庭失去亲人。
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发布于:江苏省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免费配资炒股-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