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兵经百言》是清代军事家揭暄所著的一部兵书,以下为部分原文内容及解析:一、智部·先原文:“兵有先天,有先机,有先手,有先声。师之所动而使敌谋阻抑,能先声也;居人己之所并争,而每早占一筹,能先手也;不倚薄击决利,而预布其胜谋,能先机也;以无争止争,以不战弭战,当未然而浸消之,是云先天。先为最,先天之用尤为最,能用先者,能运全经矣。”解析:揭暄将“先”分为四层境界——先声(震慑敌谋)、先手(抢占先机)、先机(预布胜谋)、先天(不战而屈人)。强调“先”为用兵之要,尤其“先天”以无争止争,为最高境界。二、智部·机原文:“势之维系处为机,事之转变处为机,物之紧切处为机,时之凑合处为机。有目前即是机,转瞬处即非机者;有乘之即为机,失之即无机者。谋之宜深,藏之宜密。定于识,利于决。”解析:揭暄指出“机”藏于势、事、物、时之中,瞬息万变。用兵者需敏锐洞察,谋深藏密,果断决策,方能把握战机。三、智部·势原文:“猛虎不据卑址,勍鹰岂立柔枝?故用兵者务度势。处乎一隅,而天下摇摇莫有定居者,制其上也。以少邀众,而坚锐阻避莫敢与争者,扼其重也。破一营而众营皆解,克一处而诸处悉靡者,撤其恃也。”解析:揭暄以猛虎、勍鹰为喻,强调用兵需度势。通过制其上(控制要害)、扼其重(攻击关键)、撤其恃(摧毁依赖),可令敌军不战自溃。四、法部·兴原文:“军之兴也,唯上善任,唯将辑兵。于材能锋颖之士,结而驭之,练而励之,勒而恤之。较阅能否,兵锐粮足,而后可以启行。”解析:揭暄认为用兵需“善任将才”,通过选拔、训练、激励、体恤士卒,确保兵锐粮足,方可出战。此段强调治军之本在于人。五、法部·将原文:“有儒将,有勇将,有敢将,有巧将,有艺将。儒将智,勇将战,敢将胆,巧将制,艺将能。辑睦者,治安之大较。”解析:揭暄将将才分为五类——儒将(智谋)、勇将(善战)、敢将(胆识)、巧将(权变)、艺将(技能)。强调将才需各有所长,且以“辑睦”(团结和睦)为治军之要。六、法部·材原文:“师之用材,等于朝廷。有智士,若参谋,亦赞画,亦谋主,任帷幄而决军机,动必咨询。有勇士,若骁将,亦健将,亦猛将,亦枭将,主决战而备冲突,率众当先。”解析:揭暄认为军中需智士(参谋)、勇士(骁将)等各类人才,各司其职,方能决胜千里。此段强调用人需“量才而用”。七、法部·能原文:“能过百人者,长百人;能过千人者,长千人;越千则成军矣。能应一面之机,能当一面之锋,乃足以长军。”解析:揭暄指出将才需具备统御之能,能过百人者可统百人,能过千人者可统千人。统军者需能应机变、当锋锐,方为合格。八、法部·锐原文:“两军相薄,大呼陷阵而破其胆者,惟锐而已矣。众不敢发而发之者,锐也;敌众蜂来,以寡赴之者,锐也;出没敌中,往来冲击者,锐也。”解析:揭暄强调“锐”为用兵之要,士卒需有锐气,方能破敌胆、出奇制胜。此段以锐气为军心之魂。九、法部·变原文:“事幻于不定,亦幻于有定。以常行者而变之,复以常变者而变之,变乃无穷。可行则再,再即穷,以其拟变而不变也。不可行则变,变即再,以其识变而复变也。”解析:揭暄认为用兵需“变”,以常变应非常,以无穷变应无穷。变需识机、识变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十、法部·累原文:“我可以此制人,即思人亦可以此制我,而设一防;我可以此防人之制,人即可以此防我之制,而增设一破人之防;我破彼防,彼破我防,又应增设一破彼之破。”解析:揭暄以“累”为用兵之法,强调需层层设防、层层破敌,以无穷变应无穷变。此段体现其辩证思维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免费配资炒股-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